何谓国学

何谓国学?国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者,特指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广义者,晚清与西洋充分接触以前的全部中国文化——四部之外,医卜星相、宗教戏曲、音乐建筑、饮食男女、风土人情等等,一切非西洋的东西,尽皆涵盖。

中国历史几千年,文明凋敝未有如今日,大约仅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蒙元时可比。好在我们今天总算看见了一丝丝复兴的曙光,期望有良知的国人,皆能尽一己之所及,来帮助这一场伟大的复兴。

“《论语》感化不了德国兵,《易经》也咒不翻潜水艇”,国学不是包治百病的药,鲁迅早曾如是说。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岂是读几本什么书能解决的。但国学是一种思想资源,正如西学亦是一种思想资源。在立足民族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面对,创造性地运用拿来主义才是出路。有一天复兴成功的中国文化,绝不是汉朝的样子,也不是唐朝的样子,亦非美国的样子,亦非欧洲的样子,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融汇了古今中外的新鲜模样,犹如青铜,它是铜、锡、铅的合金,但它既不是铜,也不是锡,更不是铅。

学国学是培育共同信仰、重建共同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换言之,学国学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国学课就是用中国人固有的术语与体系,来靠近并解释我们的精神结构,我们思想行为喜怒哀乐背后的理由。一言以蔽之,国学课,就是在学习属于中国人的特殊的信仰与价值观。

学国学,亦是主动去聆听那些足以打开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去理解那些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或纠结的事物,是把个人生活调整到最微妙和谐的一段旅程,是自觉去探究潜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集体无意识的一场修行。换言之,学国学,就是寻找中国人自己,在一个价值观混乱、信仰迷失之时代,重新找回原来的自己。

在语文课圆满结束的地方,国学课才刚刚开始。国学课想传达什么?是信仰与价值观,是自黄帝以来代代传承的道。用现代术语,叫做传统。细说来,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宇宙世界的终极看法,对于知识观念的生成流通的独特理解,对于社会人生善恶是非的基本判断,对于超越功利的审美的自家心得。

古来中国人读五经四书诸子诗词,除了为识文断字参加科举考试等功利目的,根本目的却在信仰与价值观的传承,此与犹太教读《旧约》,基督徒读《福音书》,穆斯林诵《古兰经》,印度教诵《四部吠陀》无异。孔孟等儒家确定了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观,何谓善恶是非,何谓忠孝仁义,如何立身处世。老庄佛教则教会我们从现实以外的角度层面,换一种眼光,看待宇宙社会人生。诗词戏曲小说这些,则培养着我们对于美的观点。

学国学不要着急,只要你不是从小在外国长大,一定都能够懂得的。不要带任何想法去读,大声一字一句念出来,纯粹用耳朵去聆听。身体放松,内心放空,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有感应。此之谓“素读”。《孟子》的浩然之气,《论语》的优雅,《道德经》的神秘玄奥,都能在“素读”的过程中感知。

当我们无思无欲,身心放空的时候,我们的“感”就出来了。历史上伟大的作品,多是在欲望卸脱之下创作出来的。王羲之当年写《兰亭集序》便是此种情况。当他集会回来,酒酣之际,笔随意走,一挥而就。但因是在醉酒之后的草稿,多有错字涂改。翌日醒了,想弄个完美的版本,重写了很多次,却都不如他酒后的作品。当我们获得绝对自由的时候,生命与书法连通,好的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而第二天,当他刻意去追求完美的时候,便阻碍了生命与艺术的连接。我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要身体放松,内心放空,经典就与我们感通了。

当我们有第一步“感”的基础之后,可以进入第二步“解析”的阶段。解析是说弄清字与句的意思,但经典许多字句,往往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而对普通读者,无需纠缠于字句的训诂,因我们不是要搞学术,弄懂大义即可。对于所谓专家,他们帮助我们到这步就足够了。专家著作后面所谓评论、解读发挥的部分,大可不必看。我们如果懂得了事实,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来思考,我们照样也能说出一大堆意见来。

读经典,如能带着自我问题,寻求答案,看圣贤如何解答,这样他们的著作就不是毫无生命力的文字,而是圣贤们从书中走出来,成为我们的师傅和朋友。如此,经典就被我们读活了。

学习国学时,不妨一边读书,一边从修习一门具体的艺术开始,因我们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哲学,就注重所谓“道艺一体”,道在艺中,艺在道中。从具象理解抽象,而不是光读理论。如弹古琴,练书法,画国画,下围棋,都可以。像我们下围棋。围棋的中心叫天元,这个天元便是太极,棋子一白一黑,代表的就是一阴一阳。棋盘方,棋子圆,就代表天圆地方。三面被人围住,就说没“气”了……等等这些观念,都是国学里的。因此,学一门具体的艺术,对我们领悟国学的真谛,有巨大的帮助,因为从中,理论可以得到印证。

信息来源:齐明国学馆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声明:本公众号的开设是为了服务公众,属公益非营利性质,以上内容采集于齐明国学馆。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运营团队已尽最大努力标注信息(含图片)来源,如版权所有者有异议,请联系运营机构予以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