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语文分数,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语文的方式

比起语文分数,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语文的方式,语数外一直都是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必学科目,语文影响了孩子的其他学科学习,对知识的接受就是从理解开始的,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

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信条下长大的家长们、老师们的确是一个考验。

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是在不那么重视语文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并不懂语文啊!可是我们却要假装很懂很有经验地去教我们的孩子——

•放学后把孩子们送入各种良莠不齐的补习班补课;

•考试前背作文,套作文以博取高分(一篇干家务的范文,也可以用于《难忘的一件事》,还可以用于《妈妈夸我真能干》、《我长大了》…..);

•像学习数理化一样地不停刷语文卷子……

这些做法带来的,可能是暂时卷面上的高分,却硬生生抹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可怕的是,真正驾驭母语的能力反而会下降。真到了高考那一天,语文分数也不可能高起来。

“全人教育提名奖”获得者、杭州天长小学的语文老师蒋军晶接受采访时说过:

“孩子不可能在练习册、作业和考试卷里面真正学好自己的母语。”

学好语文,首先要激发出孩子的好奇心,学习兴趣。

学课本的时候

请让孩子大量课外阅读

有一位教育从业者吐槽过:“天天围绕着语文课本上那几篇文章学习,还要求孩子背诵,分析中心思想,像做阅读理解题一样让孩子学语文,这样孩子又怎么会爱上语文。”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也这么认为,她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过一篇文章——《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她认为 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学习,必须大量课外阅读。

比起语文分数,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语文的方式

有一本书叫《我们怎样学语文》,里面有当代七十多位知名科学家、文化学者、作家等撰写了自己早年语文学习的经历。

凡五十年代以前的学界泰斗们,他们对自己当年的语文学习全都充满温情的回忆。

他们的语文学习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章;他们几乎都遇到一个或几个学养丰厚的语文教师,从最初的语文学习中获得了完善的语言和思想的滋养。

可以说是丰富的阅读经典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爱上了语文。

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学科活动。

因为他知道: 只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孩子才能对语文感兴趣。

学古文诗歌的时候

请跟孩子讲历史文化故事

蒋军晶调侃说现在学语文变成了背诵大赛。

“大部分的课堂里是怎么学诗词的?往往是抠字、抠词,研究平仄、格律,再总结一下诗的中心思想,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步——背诵全文。”

蒋军晶认为任何的学习,包括古诗词、现代诗、小说, 如果只是和记忆挂钩,不和理解、感受、情感结合起来,其实是“反人性的”。

比起语文分数,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语文的方式

所以他上语文课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学李白诗词的时候,学生们需要把李白的生平整理成表格,还要做成“李白远游图”。

比起语文分数,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语文的方式

小孩子的整理能力其实很强,把李白远游的一次次路线都在地图上标明了出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明白:为什么这个时期他的诗中充满豪气?之后又郁郁不得志?

其实不仅蒋军晶是这么教学的,之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的作业就刷屏了朋友圈——23份对苏轼的研究报告。

《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行走的苏轼》、《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vs李白》……

相信在这种延伸+趣味教学的方法下,孩子对古诗文的学习热情会更饱满。

家长想要激发孩子对古诗文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 也要注意多给孩子补充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历史故事。

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孩子的文化底蕴。

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

学词语、成语的时候

请跟孩子讲背后的故事

蒋军晶还调侃说:“不能像学外语一样学语文。”

比方说小学语文课堂里经常出现的让孩子们写出ABB、ABAC型的词语,把字句、被字句、主语、状语、定语,我们像在学外语一样地在学我们的母语。这种学习似乎变成了一种为了考试而存在的一个东西。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学语文不是为应付考试。”

很多孩子对语文课本上的词语背后的故事并不理解,只是从语法、句式上去理解,把本来可以轻松学习的一门母语,变成了像学外语那样复杂和枯燥。

其实如果孩子大量充分的阅读,就能有比较好的语感,自然而然知道如何运用词句。

如果孩子学一些词语的时候,老师家长给孩子讲这些词语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运用这些词语。同时词语背后的故事一般都是丰富有趣的,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家长如何帮孩子学好语文?

语文学习的进步是可预见的,但不是一直考80分的成绩,突然就能达到90分。循序渐进的学习,有条不紊的练习,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1

基础知识环环相扣,每个单元总结家长要重视

能有80分的成绩,说明基础还是不差,巩固好基础知识点就非常重要了。语文的基础知识点,看似每一课毫无关联,其实是环环相扣。生字词、句子和段落、甚至是背诵,有一个环节没有复习好,就会影响之后的课文学习。家长在每天的作业辅导中,该怎样帮助孩子复习语文知识点呢?每天除了要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外,每个单元的总结,家长也要格外重视。

有的家长不了解语文学习的要点,常会问老师,甚至找老师要教案,想了解语文学习的教学目标。实际上,课本的每个单元复习都明确讲了在本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掌握哪些基础知识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帮助孩子练习单元总结,分析还有哪些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和掌握。把每一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你就会发现掌握好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其实很简单。

比起语文分数,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语文的方式

2

语文学习应用在生活中,阅读不光是阅读书

我们家长能做的,往往是逼着孩子去看书。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要多看课外书,阅读对语文的帮助是不用质疑的。

但是语文学习不光是看课外书就能提分,而是将语文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中应用,阅读药品说明、阅读食物包装说明、产品使用说明,这些都能帮助小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有的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帮助家长组装电器,这些都和语文学习分不开。

将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生活联系在一起,需要家长学会引导学生,除了掌握课本里的常识,还要善于发现课本外的知识点。语文的能力提高不光是提高做题的能力,而是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去真正理解语文,读懂语文。

写作文的时候,写不出来,家长往往就会打开手机帮助孩子搜范文。我们不妨换一个方法,写作文写不出来的时候,家长就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生活,下楼倒垃圾、去观察院子里的小猫、去超市购物,学会观察生活,也就能学好语文了。

3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随时记录进行积累。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

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

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 但起码应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他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

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出色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学语文跟其它学科不一样,是一门具有强烈的人文底蕴的学科,在学习的时候给孩子补充一些文化、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激发孩子对语文的理解和喜爱,让孩子更好地学习语文。

1

END

1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