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差行为背后的四大元凶

  本期父母课堂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邵珊老师来为家长们找出孩子偏差行为背后的四大元凶。

  寄宿寄养带来的分离焦虑

  行为分析:

  有人说,寄养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遗弃,这话听起来有点严重,中国这几十年来,有多少孩子是被寄养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家的。但你仔细分析起来却不无道理,现在中国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里打拼,有的一个月,几个月才能见上过孩子一面,有的甚至是只有春节过年的时候才能回老家和孩子团聚。

斯玛特儿童美术父母课堂顾问讲师:邵珊老师

  邵珊老师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陪伴,父母和孩子天然的连接是任何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才是他们最愿意依赖的人,也只有在父母跟前孩子才会觉得安全,也才会无所顾忌的成长,像花一样肆意地绽放。而在别人家,孩子始终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感到束缚和憋屈。到了一定年纪,不少孩子会出现行为偏差,他们在用这样的方式向大人发出信号,希望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大人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及时采取措施,或许孩子还可以回到正道。

  但有的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只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偏差,感到恼火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只会越走越远,甚至彻底毁了孩子。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小时候扔下几年,自己去闯事业没关系。你要知道,一个孩子在0—6岁,正是安全感建立的时候,如果没有把安全感建立好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这个时期,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决定他一生的人际关系。

  家庭暴力父母吵架带来的极度恐惧

  行为分析:

  在当今一些农村,依旧可以看到一些大人随心所欲的打孩子,家伙事儿抄起什么就是什么,拳头啊,巴掌啊,更是家常便饭,并夹杂刻薄至极的话语攻击诅咒孩子,那么孩子会像惊弓之鸟一样,蜷在角落里吓得瑟瑟发抖。

  在城里,对儿童的家暴比例会低一些,但夫妻一吵架,吵到情深意浓时大打出手那也是时常发生的,一个青筋暴怒,一个怒目圆睁,这一幕同样会让躲在门后的孩子心惊肉跳,那这一幕惊吓产生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邵珊老师说:

  暴力以及巨烈的难以修复的伤害性巨大的心理效应,会一直长存于孩子心中,这种创伤很难痊愈。生命力弱的孩子,会因极度恐惧而产生抽动,自闭等症状,他们会自卑、会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甚至会常常生病。而生命力强的孩子会反叛,会传承暴力,最后会因打人犯法入狱,因为童年时的耳濡目染,会使他把暴力合理化,日常化,甚至崇高化,稍不顺他的意他就会大打出手,因为心中戾气入海,怨气如虹,一旦开战,便无法收手。很多打架成行的青少年,在他们的童年普遍都受到过暴力伤害,他们不仅有一个暴虐的父亲还会有一个糟糕的母亲,他们在那样的家庭学到的都是攻击和仇恨,而很少有温暖和宽容。

  当众羞辱带来的无比自卑

  行为分析:

  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辱感。一些情绪不太能自控的妈妈,当她的关怀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复时,常常会气急败坏,然后会口不择言的羞辱孩子。

  当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早恋,因为着急这样的话就会脱口而出。小小年纪看这种不要脸的书,你这个贱货。家长可能是一时气愤,但是这些的词呢,就会深深地烙在孩子心上。

  当他长大之后要站出来说话,要与人交往恋爱时呢,都会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深深地无法抹去的自卑,这种自卑源于年幼时的被父母有意无意的羞辱,而这样的家庭永远都不能培养出一个高自尊的孩子。

  还有一些很常见的现象,老师邻居来告状了,有的父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立刻当着对方的面大孩子,羞辱孩子,以示我教育了,我都当着你的面打他了,你还能说我没有管教吗?这种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是找回面子,二是根本不走心。你当着外人的面打他损他扁他骂他,这会让他无地自容,羞辱会让一个人产生很低的能量,恨不得找个地缝都能钻进去。这种能量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和自惭形秽的念头,而长久以往,这样的孩子就会产生很强的自卑感,总是觉得自己很差劲,不仅胆小懦弱,有的还会自暴自弃。

  我们不主张护犊子似的溺爱,但也反对这种不尊重孩子感受的伤害。

  邵珊老师说:

  当一个妈妈看到有小朋友来告状说她孩子打了别人,她先蹲下来看看两个孩子有没有伤着,注意哦,她既看了别人的孩子也看了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呢只看别人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过错方,挨打了也活该,其实打架是有前因后果的。有的是孩子忍受了对方的多次挑衅后才反击的,但这次反击可能造成了后果,所以也要看看自己孩子的伤情,也许他没有身体上的受伤,但你的这一举动会融化了孩子心中很多的愤怒,害怕,还有委屈。而有的父母呢只看自己的孩子,心里觉得只要自己的孩子没有受委屈没有受伤就好,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会有恃无恐的。

  那个妈妈看完两个孩子的伤势以后呢,就对那个挨打的孩子说:如果刚才他把你打着了,让你很不舒服,阿姨先替他向你道个歉。

  对方的孩子略微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然后她过去抱了抱那个孩子说,对不起,阿姨给你揉揉。

  对方孩子马上说:没事啦,阿姨,刚才也是我不好,是我和他抢的。

  看到小伙伴这么说,她的孩子也不好意思了,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也勇敢的承认:打人不对,以后会注意。

  这个妈妈的例子给了我们很多的借鉴。即便来告状的是大人,在我们没有完全了解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替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和伤害先道个歉。并表示自己会好好处理这件事情的。然后等人走了,再把孩子叫过来,允许他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一遍,这时你听到的故事和刚才的那个版本可能会有出入。一方面可能是故意的,双方都有可能对自己问题的部分避重就轻,也可能是无意的,因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每个人都可能带着自己的心理投射去理解,这需要妈妈的智慧去分析判断。

  当你把情况了解的相对全面的时候,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的处理有两种好处。第一,在聆听孩子叙述时候,也是对自己情绪的一个处理,给自己平静地时间。第二,在倾听孩子叙述时或许你会发现孩子需要教育指正的问题所在,也许根本不是打人这个表层现象上。

  比较之下产生的强烈嫉妒

  行为分析:

  嫉妒是很强烈的一种负能量,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有如此强烈的嫉妒心呢?

  孩子从小就在比较中长大,大家会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比排名,比学校,有的学校甚至学生每一次考试的教室都是按上次考试的大排名来的,所以家长和学生除了关注自己的成绩外还要密切的关注别人的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长口中也就常常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家长比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也来比家长,谁家的爸爸买别墅了,谁家的妈妈开宝马了。这种比较之风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都变得波涛汹涌很不平静,这种不平静,好胜,焦虑,烦躁也会深深困扰我们的孩子。

  邵珊老师说:

  为什么要去和别人比呢?每个孩子的基因,先天条件,后天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他们只只要走出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就是最大的了不起了。就算是很普通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常常用平庸和碌碌无为来形容平凡和普通。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呢?其实在惨烈的竞争下,大部分人还是普通的,但是他们成了不快乐的普通人。有的心态不好的还会嫉贤妒能,甚至小小年纪就得了抑郁症。

  在加拿大,孩子的成绩单是不公布的,老师给家长一个信封,里面只有你孩子的成绩,你也打听不到别人的成绩,因为那是别人的隐私,你只要看到你孩子的成绩就可以了。因为你的孩子的成绩告诉你他在这个学期里的成长。在美国给我触动很深的一件事,是很多做服务行业的普通人,他们可能几十年就干着同一份工作,开着公交车,卖着东西,但是他们很开心,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去掉一些比较,去掉一些急功近利,孩子的心态会更好一些,学会做最好的自己,也学会为别人的好喝彩。

  家长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偏差行为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偏差行为时,首先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一个信号,有的甚至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个信号告诉父母,孩子的教养环境或是父母的管教方式出现了偏差,或许父母太严厉了,或许父母疏忽了孩子,或许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了,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有意识的去纠正,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并及时补救时,孩子的偏差行为就会逐渐减少或消失。但很多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只会一味地指责孩子甚至辱骂孩子,认为这就是教育,最后发现,孩子的偏差行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演越烈。

  以上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一些偏执行为时,不要盲目的着急,也不要一味地从改掉孩子的毛病下手,有时不明原因只是一味的从外部改是没有用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而是要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