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日前,习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白龙的时评文章《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提出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摒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

评论文章写道,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

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

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

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美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

也正因此,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去年教育部又与13个省区市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民族兴盛、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

也正是因为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

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

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来自《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人民日报》2018年09月05日09版,题目为编者所加。

在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发表后,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9月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出席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主持会议。

给习总书记写信的老教授代表,中宣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有关部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厅、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代表参加座谈。

与会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畅谈了认识和体会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第四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靳尚谊

美育的根本是让我们的年轻人懂得美、陶冶心灵,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我们的美育工作教师,本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专业,在做人上也应该是美的、优秀的。

● 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 周海宏

要以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对教育行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教育厅局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开展审美素质培训。要明确“艺术人才培养”目标,打破“竞技”取向、“明星”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事业观。

● 北京大学教授、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叶朗

中华美育传统至少有两个方面非常值得重视:第一,中华美育传统认为,美育和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它们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第二,中华美育传统十分重视遵循教育的规律,总书记的信中所说的“遵循美育特点”,就是提醒我们要遵循教育的规律。

●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汤恒

教材是美育的重要载体。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加强艺术教材建设,夯实以文化人的基础。

●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葛道凯

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主题,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实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美育特色项目,培养每一位学生具有1至2项艺术爱好或特长。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范迪安

要加强对中国美育思想的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把握中华美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中华美育精神在美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区长 李强

遵循“校校+人人”共同参与、“普及+提高”目标并进、“课内+课外”存同求异、“教师+家长”资源互补的原则,构建“参与型”课程。

● 清华大学副校长 王希勤

进一步加强“社会美育”学科建设,大幅度提高研究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发挥清华大学的引领作用,认真研究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借助“互联网+”,带动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扩大清华优质美育资源的社会效应。

●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 郑萼

要深入思考如何立足教师教育特色,围绕艺术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落到实处,寓美于教、融美于学、以美育人,更好地服务国家和首都基础教育发展。

●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周玉玲

为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设定不同重点,从启蒙入手,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力、理解力和认同感,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朱建民

三十五中认为“大爱”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美育课程服务,而优质课程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课程资源。

● 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校长 刘俊彦

学校的名称中有“艺术”二字,不是因为我们是一所专业艺术教育的小学或是某个专业艺术院校的附属小学,而是我们从建校之初就立志加强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作为在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工作十余年的团队,我们坚持默默耕耘,引导儿童独创思维能力、表达想象力、美学鉴赏能力等。

作为专业的美术工作者,我们一直坚持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努力为社会、家庭、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服务于万千家庭。

自由小艺人以儿童美学艺术为源点,构建一个将儿童艺术教育与美学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品牌。区别于目前其他同业品牌单一教育模式,我们一直坚持:

让儿童变成会思考、会选择、会尊重、会自我驱动的人  孩子是使用者、也是创造者,是参与者、也是主宰者  在F.L.A中,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每一节课保持更高的专注力  肯定孩子的创造价值以及思想上的相互尊重,让孩子教会大人重新感知周围的环境,把美学艺术带入更多的家庭中。

以尊重儿童自我选择、保留孩子原创作品、再生设计的独特想象力和表现力展示儿童艺术教育及家庭生活方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