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双减”政策

“减负”喊了很多年,但效果一直不明显,教育内卷严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不减反增。从今年起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国家这次是动真格了。今天,我们就展开讲讲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如何解读“双减”政策.jpg

一、“筛选人才”、“教育公平”被搅和了——取消学区房概念


以往,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地教育,一个家庭会倾其所有买学区房,通过人为干预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严格意义上来说,学区房不仅仅是住房问题,更是教育公平问题。


而随着学区房被“打入冷宫”,孩子就近划片、抽签入学,学区房的绝对优势将被稀释,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将不再过度向头部倾斜,好小学和普通小学之间将慢慢趋于平均,未来,普通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可能性更大了。


二、80%的收入被用来做广告——监管校外培训


之前,不少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存在超纲教、超前学的行为,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甚至危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量资本涌入,展开虚假宣传、贩卖焦虑,也加重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双减”政策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从时间上也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只能利用周一到周五晚间时间开课。


严格的新政出台,意味着校外学科培训贩卖焦虑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


三、家长如何应对双减政策?


1、积极调整心态


近乎疯狂的教育内卷持续已久,“双减”政策能从根本上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吗?未必。双减之后,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高需求仍然存在,家长依然希望孩子考大学,上名校。


国家为什么要下大力气整治校外学科类教育呢?其实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可以放心的是,校外减负的同时,其实是在校内教育做加法的,学校将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服务,帮孩子管好家长的学习,以此减轻家长的负担。


目前,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及时做出调整,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2、正视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以前所谓的“减负”,更多的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次的“减负”最直观的不同是校内提升,校外减负。在学区房、学科补习班都不灵了之后,家长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课堂效率上,也就是“向课堂每分钟要效率”!


校外减负了,比拼的就是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效率,这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是学习能力,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远比刷题、超前学习来得重要得多。


只有校内加上去,孩子能力加上去,校外才能减下来。哪怕没有学科补习班,学会学习的能力,把基本功打扎实,孩子未来的竞争力也有了。


3、选择孩子真正需要的好机构


“双减”,并不是把所有培训机构一刀切,而是加强对校外培训的监管,整治不符合资质、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


未来,教培行业将处于一个健康、公平、有序的环境之中,家长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将不再是看哪家广告投得多,哪家优惠力度大,而是看哪家合法合规、教学品质高、服务质量好,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弥补短板、提升学习能力。


4、双减对多特有影响吗?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很多家长非常关心多特的课程是否还能继续,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前面提到了,国家并不是不允许校外补课,而是补什么、怎么补。


多特,非学科类培训,也没有以思维训练的名义开展学科教学,在资本充斥教育培训行业的时候,我们始终不忘初心,不被资本和流量挟持,专注教学品质和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最新政策,坚持拥抱政策、规范化经营的原则,积极做出调整。不论未来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将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和服务质量,让孩子在健康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