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数和英语被各大竞赛停止举办,语文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主流

  近几年随着奥数和英语被各大竞赛停止举办,语文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主流,尤其是中学生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被取消,2020年前计划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后,语文的地位更加稳固。

  “语文凭什么要给数学让路?”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过这样的观点:“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表示:“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怪不得一位参加2019年高考的学生说道:“语文太难了,而且根本做不完!”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死记硬背、做题、刷题”的学习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但语文又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学习的科目,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对提升语文素养着实有限,因此,伴随着“得语文者得天下”,“大语文”一词也逐渐火起来。

  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2017年,部编本教材在全国落地,回归语文学习人文性、加强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新方向。内容上,课程教学要结合历史时代背景进行,增加学生的文史哲功底和培养思辨精神,融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学于一体。新高考改革要求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教学要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

  无论是初高中还是小学阶段语文都备受重视。从去年起,小学一年级新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比例增加了87%,同时强调回归阅读,增加阅读量。

  5%的学生一骑绝尘是因为家庭从小培养;

  90%的学生是混个不掉队;

  剩下的5%则直接放弃。

  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现代语文的断层很严重。尤其在教育新政改革下,语文需要扩大知识面,只学课本没什么用,老师和家长都在寻找一个突破点。

  以语言学习和应试为目标的传统语文已经无法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他们需要用一种更大的格局和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将语文的学习对象从语言拓展到文学、文化、艺术、历史等更广阔的空间。

  各方涌动,大语文是真风口?

  目前的语文培训市场,有当地雄踞一方的线下培训机构,也有布局语文赛道的头部企业。

  而在资本市场,也是风起云涌……

  8月1日,红黄蓝收购大语文品牌“又又国学堂”。

  6月18日,“子曰语文”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5月31日,“一起学语文”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4月9日,“云舒写”宣布获得高瓴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

  语文培训市场目前还处在“淘沙期”,新东方、欧美思等传统教育巨头陆续加码,红黄蓝、云舒写等新玩家不断介入,“大语文”是否是真风口?

  根据艾瑞的调研数据,目前语文学科的渗透率只有22%,远低于英语、数学,沙利文数据也显示,语文在2018年k12市场中只占3%,这其中有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可以挖掘。

  新东方主做留学英语,好未来主打k12数学,而语文这一学科,却难有头部企业,这和语文这一学科的特质有关。

  语文学科重师资,模式复制难。英语数学注重技巧,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在一定时间内,较为容易提升,教师的培养相对容易。而语文恰恰相反,语文老师的水平,更强调其文学素养、多年的知识积累以及教学经验,教学模式没办法直接复制。

  家长对语文培训的认可度低,需要长期的蓝图规划。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慢过程,短期的培训很难看到效果,不像是音乐、美术类的培训,孩子学会弹一首曲子,完成一幅画那么直观。那么如何让家长买单成为一大难题。这时候,语文培训机构就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蓝图,让家长了解到,语文是一个慢过程,需要按照蓝图逐步提高素养。

  布局海外市场

  早在十多年前,国家就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丰硕的当代文化创新成果,语言交流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