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机器人教育对孩子升学有帮助?

  为什么说机器人教育对孩子升学有帮助?说来也巧,前几天在外游玩时,碰见位发传单的小伙子,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被妈妈牵着从旁边过去,小伙子赶紧把传单递过去希望那位母亲能伸手接过。没想到小男孩被传单上面的机器人吸引住,伸手接过去看了看,问到:这个机器人是什么?感觉很棒的样子!妈妈听到看也不看,也没有给小伙子说话的时间,把传单还给小伙子对着孩子说:那些都是玩的,你现在一年级了,要好好抓学习了。说完拉着孩子走了。

 

  看到这里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们还是普遍认为机器人教育是游戏,是玩呢?后来回去与欧美思的同事探讨了一下,发现这是大部分家长都会存在的问题。家长们一开始都有一个疑虑: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机器人?不是和玩玩具差不多么?有些家长带孩子体验一次机器人教育,觉得就是让孩子在那搭积木。觉得在哪玩不行,非掏钱在这玩?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机器人的孩子会在接触机器人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出一个会动的、有逻辑思维的“机器人”,而玩玩具的孩子就是单纯的在玩,没有到思考的层面。

 

  但是许多机构却没有让家长充分了解这些,而是不停对家长灌输机器人的潮流火爆。其实深究起来,机器人教育再火爆,又能如何呢?家长们之所以会让孩子学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学这个,对孩子的升学有利,能提升孩子的某种能力罢了。
 

 

  为什么说对孩子的升学有利?

 

  因为各大211、985高校,当然,现在是双一流高校,他们纷纷将机器人科技竞赛获奖者,作为优先录取对象。

 

  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全国各地的机器人大赛举办越来越频繁,许多重点学校的招生简章都将机器人知识、机器人技能纳入了科技类特长生考察范畴。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教育的重要性已经等同甚至超越了传统学科,它也决定着孩子在未来社会的主流竞争力。

 

  在过去国内考试政策高压下,各种压迫已经大大的限制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导致出现了很多在学校时成绩拔尖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的情况。

 

  虽然在推行素质教育多年后,家长们慢慢开始注重孩子们的各种兴趣培养,但是因为认知和观念不够,家长们对孩子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依然没有表现出这个时代应有的重视。

 

  然而,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和力度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首批招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数百家院校开设机器人类人才自主招生报名渠道……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激励下,机器人高级人才的涌起或许能填补目前机器人高端人才的空缺。

 

  所以,新一代人才的培养也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不仅仅是大学,目前在各年龄段的教育中,都已将机器人教育提上日程。

 

  2017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相关印发通知,再一次强调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规范,首次将科学教育开展时间提前至小学一年级。

 

  去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近期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科学教育起始时间调至一年级,初中阶段科学实践活动学分制,高考政策对机器人人才开设自主招生渠道,大学竞相开设机器人专业,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已逐渐明朗。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国内各种面向青少年开设的机器人教育已经不再仅仅代表孩子感兴趣的一项课程,它也决定着孩子在未来社会的主流竞争力。

 

  很多家长会片面的认为,参与机器人教育,就是让孩子学搭积木,是的,搭积木,确实是学龄前孩子的上课形式之一,但如此管中窥豹未免过于狭隘,那搭积木和上机器人课程有什么区别?

 

  1、器材不同

 

  玩具大多是在商场里看到的得宝系列、Lego City、Hero Factory等等,可以根据搭建图纸来搭。而教育器材有其独特的零配件,比如齿轮、涡轮、杠杆、NXT、EV3机器人,教育版的器材会突出教育性;

 

  2、有针对性

 

  从孩子玩的角度来说,自己购买玩具和在教育机构玩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孩子自己在家玩,很多时候是随机的、凭兴趣的。

 

  而在教育机构的优势是:课程是名校的科学家及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开发的,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制定的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针对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兴趣来编制的,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兴趣来编制课程。

 

  一个人智力的发展,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搭建积木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如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空间转换的问题,要想达到彻底解决就需要智力的提升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这就无形中提升了孩子的智力。而机器人教育便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创客教育、STEM教育的元素,提高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兴趣。

 

  机器人教育给孩子带来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是诸多家长相当关注的,在这里,欧美思简略的说一下,后面咱们会详细剖析。

 

  1、思维方式的培养

 

  科学家都说孩子的手就是孩子的大脑,当孩子的手在做一些尝试的时候,大脑其实在积累很多经验。通过我们机器人课上的“动手”,对孩子进行了包括逻辑思维、创造力等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虽然会模仿,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跟随和仿照他人,他们喜欢有自己的风格,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答案、意图和成果。

 

  2、观察力和专注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孩子在搭一个车的时候,原来可能只知道车轮是圆的,但是当自己动手搭的时候,他才发现轮子是由轮毂和轮胎组成。

 

  还有孩子搭挖土机、推土机,刚开始会把挖斗装到驾驶舱的后面,因为平时家里开车,爸爸就是坐在前面的,但搭好后发现不对,挖斗应该安装在驾驶舱前面,方便驾驶员操作。

 

  动手搭建,并与现实进行对照,再去探究原因,孩子的观察力也就提升了,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良好性格的培养

 

  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孩子自己动过手、失败过,他的忍耐力、抗挫折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强很多;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会知道做事情不是这么容易的,他的宽容度、包容度都会比较好。

 

  4、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学习要有“任务”的概念,要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要学会聆听,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机器人课堂上,孩子可以提前进入“学习模式”的训练,这同样也是一种幼小衔接。

 

  5、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欧美思机器人教育独创“4C+P”教学法,通过联想——建构——反思——延续——展示,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构建能力,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孩子自己解决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种创意方案中寻找最终解决方法。建立良好的思维逻辑,为以后的数理学习打好基础,可以这么说,不管孩子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思维都能让他们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从小学习机器人课程,可以让孩子在编辑一个系统程序的过程中,建立有序思维,对于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通过编程的转化模式,逐步建立孩子的图形化思维,最终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